tit xygk
&
学术会议

行政党总支“新时代系列学习活动”首场讲座 卢晨副教授剖析大国自信


撰稿:学生新闻社 曹涵  摄影:传媒中心 戴海蛟  



  在十九大报告中,“自信”一词共计出现42次。中国,作为一个人均收入不到9000美元的发展中国家,在何种层面拥有这种自信,并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目标?  6月20日中午,在公共教学楼1号楼101多功能厅,国际商务学院院长助理卢晨副教授结合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带来了以“大国自信与大国胸怀”为主题的讲座。  

讲座开始,卢晨副教授简要介绍了“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并谈及讲座的核心观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大国自信的表现,也是大国胸怀的体现。  那么,这种自信从何而来呢?

  卢晨副教授认为,这种自信来自中国的三次伟大飞跃——1921年至1949年,实现了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1949年至1978年,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1978年至今,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卢晨副教授对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的发展轨迹进行了深入的解析。通过分析来自WDI数据库的1980年-2016年期间GDP年增长率图,他将中国分别与世界平均,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进行比较,告诉大家中国一直保持近两位数的年平均增长率。卢晨副教授总结道:“在过去40年间,中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的成就,可以说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 

  消灭终极贫困是世界难题,而中国做到了几乎消灭贫困。他指出,“在执政党的带领下中国的经济建设成绩斐然,这方面经验的总结和分享,是我们对世界最强大的精神输出和贡献”。  

  卢晨副教授梳理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脉络,剖析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基点。他认为,其载体是中国过去60多年间的历史积淀,体现在中国对外援助方面上的巨大投入与付出。在实现自身经济增长的同时,利用富余资源,服务欠发达国家,中国始终具备全人类视野和人文关怀。   

  据悉,为继续加强党员同志的思想理论水平,拓宽视野,嘉庚学院行政党总支举办了“新时代系列学习活动”。本次讲座是第一讲,讲座由行政党总支书记刘丰主持。


logo

©Copyright SIB 2003-202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网站内容

text lxwm
text xmt
公众号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