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是不是总有那么一些人,让你望尘莫及,年年领着奖学金,捧着各项比赛的奖状,又深受同学老师的喜爱,丰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但你是否有机会去了解,他们外人看来的光鲜背后,隐藏着多少汗水。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三等奖,背后是团队不知疲惫的熬夜。发表国际期刊论文,背后是如饥似渴的学习。每前进一步,背后总有你看不见的挣扎与坚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14级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潘鑫学长。倾听这一路,他的收获与坚持。
姓名:潘鑫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年级:2014
突出表现:
组织参与多项课题研究,以通讯作者发表国际期刊论文3篇;获得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三等奖;福建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二等奖与三等奖,其课题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立项。
在各类创业比赛中,获得“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赛省赛铜奖;“互联网+”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校赛金奖等。
在校期间荣获“嘉庚之星”、“漳州市2016年度个人无偿献血促进奖”、校级“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三好学生”等8项荣誉称号。
独家专访
Q1: 我们有了解到您参加了多类的竞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想请问您是如何看待您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您觉得您如何能取得这些成绩?
潘:《孙膑兵法》认为作战成功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而《孟子》则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我非常认同孟子的看法,在我们管理学中,天时与地利都只是外部的因素,而只有人和才是我们的内部因素,取得一定成绩的前提脱离不了努力与付出,若是自身不过硬,再好的机遇也无法抓住。
Q2:现在许多大学生都对学术作品没有特别的兴趣,看到您参加挑战杯等竞赛,并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那么是什么激发了您对学术作品的兴趣呢?您平时又会为这些学术论文做些什么呢?
潘:大学期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发展方向,有的人热衷于创业,有的人衷心于学术,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即可。我对学术的兴趣主要起于带我做课题的连老师。在课题研究中,我除了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应用,而且还贪婪地学习其他的研究方法与技能。在实际的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一些真正的迫切解决的问题,而这些研究恰恰能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这也是我对学术研究感兴趣的原因。平时会拜读研究领域内最权威期刊的前沿理论与研究成果,如《管理世界》、《经济管理》、《Journal of management》,巩固学习统计建模软件SPSS、AMOS、HLM等。
Q3:您觉得在大学参加比赛,让您收获了什么?
潘:我认为在大学参加比赛中,最大的收获就是一起参加比赛以及在身边支持我的小伙伴们,他们是我人生非常宝贵的财富。其次,参加比赛的过程,我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抗压能力、时间管理、统筹安排等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与提高,这是很宝贵的一笔无形的财富,而比赛的成绩反而没有那么重要了。
Q4:您觉得大学参加的比赛,对您现在的就业和面试有什么优势呢?
潘:面试或就业的优势肯定是有,首先参赛获得省级、国家级奖项自然较之一般求职者会更具优势;其次比赛过程中锻炼得来的综合能力在面试的时候能使你自信地剖析面试官的问题,侃侃而谈。
Q5:作为一个项目的负责人,您认为一个项目成功的因素的有哪些?作为一个负责人应该有哪些品质?当团队出现内部矛盾时,您是如何处理的?
潘:一个项目成功我认为最主要有两个因素,第一是人,第二是好的项目。作为一个负责人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清晰的思路,时刻把握项目的大方向;要有良好的沟通与表达能力,与老师、队友、评委沟通;要有足够的抗压能力;有良好的统筹安排能力等。我们团队都很和谐,没有出现过内部矛盾,最多只有对比赛的意见相左的时候,这时候我会让队员充分表述自己的看法,然后全队投票表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