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 xygk
&
校园文化

“银花朵朵开”实践队参访调研:食用菌产业的数字化与科技创新之旅

7月21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银花朵朵开”三下乡实践队在古田县开启了一场聚焦食用菌产业数字化平台与银耳研发中心的深度调研之旅,全方位探究“数字治理—研发创新” 协同机制如何赋能古田银耳产业。

 


团队先走访了古田县食用菌数字大脑,努力探寻其中奥秘。古田县食用菌全产业链数字服务平台“福菇宝”自2022年底上线后,犹如产业“数字大脑”,构建起“大数据中心加业务平台”的强大架构。食用菌数字大脑产业大数据中心汇聚 6963 户菇农、391 家企业实时档案,为政府决策提供精准数据支撑。线上交易平台成交额涵盖几乎所有区域。农户通过 “福菇宝” App 实现一键下单、投保、查价,交易模式焕然一新。

农业保险平台依托省——市——县三级补贴,压缩理赔周期,显著降低农户种植风险,为菇农撑起“保护伞”。并且在价格走势方面,将模块接入全国行情,辅助农户把握市场动态,实现 “高价卖、低价补”,在价格波动中寻求最优效益。然而,经过团队调研发现数字鸿沟依然存在。示范村用户覆盖面积广,而偏远村覆盖率较低,如曲斗村等地区因宣传不足、老年群体操作习惯差异,平台渗透率亟待提升。对此,平台运营人员表示,后续将持续通过积分换日用品、线下培训等方式,培养用户习惯,让数字化成果惠及更多菇农。

团队接下来探访了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自成立以来,该研究院便成为产业科技创新的高地,由福建农林大学与县政府共建,为产业升级持续注入科研力量。在菌种资源与太空育种方面,中心保藏银耳野生菌株 200 份,其中神舟飞船搭载的航天诱变菌株已经有了 较大提升,并且已应用于面膜、口服液等深加工产品,为产业拓展新市场。其次在技术迭代与成果转化方面,团队发现在基质优化上,玉米芯、中药渣替代传统木屑,实现废弃物的高效利用;还有大袋栽培技术使单袋生物学效率提高,并且增加了产量。银耳的加工产品涵盖美容,零食,调味品等多个领域,瞄准消费群体,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推动产品多元化。据团队了解,人才培养与科研成果也助力银耳产业发展。每年 8—10 名研究生常驻中心,围绕栽培基质、功能成分提取、智能装备改造等课题展开研究。目前,中心已实现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为产业发展插上科技翅膀。

此次调研,实践队将食用菌数字大脑平台实时数据与研究院技术成果进行深度比对,还收集了诸多宝贵信息,如深加工如何提升利润空间;以及如何通过积分兑换、代操作等方式,助力农户跨越数字鸿沟。这次调研不仅是对古田银耳产业的深入了解,更为“银花朵朵开”三下乡实践队成员打开了一扇通往农业现代化新世界的大门,见证科技与数据如何重塑传统产业的辉煌未来。

撰文:丁佳慧 摄影: 陈嘉婧 审核:谢德鑫 陈艺杰


logo

©Copyright SIB 2003-202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网站内容

text lxwm
text xmt
公众号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