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 xygk
&
党建思政

娄山关“生”命交响:探寻乡村生育现状,共谋未来发展良策

在2024年的炎炎夏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生生不息”实践团队踏上了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娄山关村的土地,开展了一场深入而细致的生育现状调研。此次行动,不仅是对中国西部地区生育问题的一次深度剖析,更是对社会关切的一次积极回应。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生育率的持续走低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本土生育率已降至0.7,远低于维持人口世代更替所需的2.1水平,终身未育人口比例也在不断攀升,预示着未来人口结构的深刻变化。在此背景下,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的“生生不息”团队深入娄山关村,试图揭开西部生育现状的神秘面纱。

团队成员走进娄山关社区进行调研 摄影者:陈刚

娄山关村,一个位于黔北山区的典型农村社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吸引了调研团队的关注。在与村委会的深入交流中,团队了解到,这个拥有1471户、4615名户籍人口的社区,在2024年上半年仅迎来了12个新生命的诞生,生育率的低迷状况令人忧虑。

通过走访调研,团队发现了导致娄山关村生育率下降的多重原因。首先,年轻父母的生育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他们更加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对生育持更加谨慎和理性的态度。其次,经济压力和养育成本的增加也让许多年轻家庭对生育望而却步。高昂的教育、医疗和生活费用,使得即便是政府的生育补贴也难以缓解家庭的经济负担。此外,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和生育支持体系的不完善,也进一步加剧了年轻家庭对生育的顾虑

团队成员与社区委员会委员进行交谈 摄影者:陈刚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还倾听了多位村民的心声。其中一位村民表示,因为希望给孩子更好的成长环境而选择少生优生,但有的村民则因为担心无法提供良好的生活和教育条件而犹豫是否要再生一个孩子。这些朴素而真挚的话语,反映了当代农村家庭在生育问题上的复杂心态和无奈选择。

团队成员与村民谢女士进行访谈 摄影者:陈刚

团队成员与王女士等其他村民进行访谈 摄影者:陈刚

经过深入走访娄山关村,“生生不息”实践团队进一步意识到生育形式的严峻。团队呼吁社会各界关注生育问题,共同为提高生育率、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贡献力量。我们深刻认识到应对生育率下降的紧迫性,需从多维度综合施策:升级教育设施、强化生育保障、调整人口结构,并凝聚全社会力量,共筑生育友好的社会生态。面对农村生育率下滑的挑战,我们需深入剖析根源,打造一个温暖如春、充满支持的生育环境,让每个家庭都沐浴在关爱的阳光下。

任重而道远,生育支持体系的优化改善,需要要求政府引领、社会协同、家庭响应、社区联动,共同编织一张细密的支持网,为年轻父母提供从孕育到抚养的全周期关怀,让育儿之路充满欢声笑语。同时,通过教育启迪心灵,增强青年一代的家庭使命感和科学育儿观,为新型婚育文化的培育奠定坚实基础。

值此世界人口日35周年之际,我国以“倡导良好家教家风,培育新型婚育文化”为主题,向全社会发出响亮号召,倡导携手共创一个既包容又鼓励生育的温馨环境。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学生参与的此次调研活动,不仅为青年学子提供了宝贵的实践舞台,更为社会深刻洞察西部地区生育现状、精准施策推动生育政策改革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与有力的参考。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与持续关注下,中国的生育问题将得到改善,人口结构将迈向更加均衡、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团队成员在娄山关社区合影 摄影者:周恩友

撰稿:阮园霞 摄影:陈刚

logo

©Copyright SIB 2003-202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网站内容

text lxwm
text xmt
公众号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