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 xygk
&
基层团支部

“嘉”人三下乡:对话基层民众,走进遵义苟坝村探寻西部生育现状与弥存困境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这一重大部署是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任务的必然要求,是以应对老龄化、少子化为重点完善人口发展战略的实践抓手,目标是提高生育意愿和生育率,努力保持适度人口规模,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

生育是家事,也是国事。放眼当今生育政策释放红利,国家积极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但现今面临着农村出生人口数量和生育率持续走低,更多的适龄青年不想结婚、不愿生育的现实问题,为了深入探究西部农村地区的生育现状与现实困境,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国际商务学院“生生不息”实践队走进贵州省遵义市进行走访调查。

团队成员走进苟坝村进行调研 摄影者:陈刚

7月30日上午9时实践团队成员来到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苟坝村,首先前往苟坝村村委会,与支委委员汪敏先及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苟坝村总人口3761人 但大部分乡村青年在外打工,2024年上半年的新生儿数量仅为个位数。经济条件与追求个人生活质量提升成为目前影响苟坝村青年生育意愿的关键。同时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当地对于国家生育政策的宣传难以到位,“年轻人都在外地打工,宣传出去没人听,年轻人也不清楚有这些政策支持。”

团队成员与村委会支委委员汪敏先进行访谈 摄影者:陈刚

为了更加清楚村民们的生育情况,对此团队也走访了几对近些年结婚的年轻人,对于生孩子这个问题,他们都表示“能不生,就不生”,担心生育会给家庭经济带来巨大压力,无法承担孩子的教育、医疗和生活开支,微乎其微的生育补贴并没有提升生育信心。32岁的李女士认为,虽然现在的产假有延长,但是仍觉太短,希望能够陪孩子到周岁再继续工作。

团队成员与村民黄女士进行访谈 摄影者:陈刚

团队成员与村民李女士进行访谈 摄影者:陈刚

经过走访了二十余家的情况来看,大部分青年人都很少留在村里,选择外出打工,对于现行的生育政策仍抱有消极态度,其中包括经济压力大、对生育政策的不了解、生孩子得不到过多的保障、医疗及教育水平不足等。

通过此次在苟坝村的走访调研,团队深入了解到了农村家庭在生育和养育子女方面面临的诸多挑战,更加清晰的认识到此次实践活动的深层意义。从经济压力到教育资源匮乏,再到医疗条件的落后,每一项问题都直接影响着村民的生活质量和生育决策。这些问题不仅是当地村民的困扰,也反映了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因此,督促政策落地,关注民生需求,破解生育困境,应当成为目前社会所关注的焦点所在。号召年轻人“多生”“优生”,保障新生力量得到高质量发展,从教育、医疗、养育三方面着手积极宣传鼓励实现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我们义不容辞。

团队成员与村委会支委委员汪敏先合影 摄影者:周恩勇

撰稿:柴若瑶 李杼静 摄影:陈刚

logo

©Copyright SIB 2003-202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网站内容

text lxwm
text xmt
公众号
微博